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栾世宏的博客

本人博客都是自己的原创,如需转载请著名

 
 
 

日志

 
 
 
 

4、箭滩的传说  

2016-09-18 15:21:00|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在穆广涧穆家圪崂的山坡下,有一块平平展展的塬地,长越近千,宽超百米,塬地的北面是漫长的山坡,塬地的南面是不深的沟渠,东边是连绵不断的黄土山梁,西边有个不高的山丘,这一块数百亩平平整整的塬地,名曰箭滩,就是穆桂英曾经练武射箭的地方。

    相传,北宋的时候,大理河流域是宋朝与西夏相互争夺的地带。由于两国军队经常在附近的砖庙河谷行军打仗,不少大一点的村子为了防身自卫,就形成了习武练功的习惯,因此而各村子各山寨均有自己的武术教练。

    穆桂英出生在穆家圪崂,一岁能语,二岁可文,五岁的时候,便跟老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的同时,就与父亲穆羽一起开始习武了。从最简单的基本功开始,穆桂英每天从山上的窑洞下来,就在这一块宽敞的塬地上健身强体,挥刀练枪,再后来便骑马疾走,拔弓射箭。每当练箭的时候,那塬地西边不算大的山峁,便是阻挡练箭伤人的地方,穆桂英在这塬地的东边,一次次举起弓箭,向不远处的箭靶射去,从开始的十几步远,到后来的几十、百余步。随着时间的推移,箭靶一次次向后移动,一直到西边不算大的小山峁为止;箭法也在一次次练习中提高,一直到次次10环从不放空为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年的功夫,穆桂英的箭法已经名扬远近,可以百步穿杨指那射那了。

在练习射箭的同时,穆桂英还随父穆羽学习家传的梨花枪法。由于自幼聪明,领悟极快,再加上阅读的兵书越来越多,穆桂英学习梨花枪法时,真可谓一点就通,一教就会,没过多久,挑、刺、拨、勾样样精通,拖、提、扫、压件件熟练,缠、翻、圈、环更是达到炉火纯青。父亲穆羽的本事全部传授完了,有时候对打起来,已远远不是穆桂英的对手。

怎么办呢?为了提高穆桂英的技艺,穆羽便广求名师,聘请高手,让能人传授新的本领,并不断邀请各路好手前来,同穆桂英磋商兵法,交流枪技,使穆桂英还不到十八岁时,就已弓马娴熟,梨花枪成为掌中宝枪,舞起来如雨散梨花,轻灵神妙,刺过来似神仙下凡,不知所向,打遍周围无敌手了。

    这一年,穆羽应聘去了穆柯寨,时间不久,穆桂英也随父穆羽去驻守穆柯寨了。当穆桂英活捉杨文广,与杨文广成亲,成为杨家将的一员之后,穆广涧村子里的百姓们为纪念穆桂英在此经常举弓射箭,便将此块塬地叫成了箭滩。

    几百年过去了,北面的长坡早已修成了梯田,南面的山沟也被洪水冲宽了许多。但箭滩的地名还在;塬地南边穆桂英栓马桩遗址还在;栓马桩不远,穆桂英的饮马泉遗址还在。每当人们来到这里,望着宽广的塬地,就可以遥想当时——穆桂英在平展的塬地上辛勤习武,走马练箭累了,就将战马牵到南边的小土堆前——现在叫栓马桩的地方,然后让战马自由自在地到不远清清的泉水去饮水的场景。

    遗憾的是,拴马桩的小山梁上,原来的建筑已经无存,只是堆积着不少的碎石破瓦、残存像块,废墟中,仍然可以翻出石碑残块,虽然风雨的侵蚀使字体大多脱落,但仔细辨认,还是可以发现“大清道光五年(1825)重修”的字样,想必这里曾经有座庙,是纪念穆桂英还是其他,实在已无从考证。

  评论这张
 
阅读(16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