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栾世宏的博客

本人博客都是自己的原创,如需转载请著名

 
 
 

日志

 
 
 
 

“压岁钱”曾叫“压祟钱”  

2016-02-07 15:30:59|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除夕之夜就要到了,按照传统习俗,入睡之前,家里的长辈总要给未成年的孩子在枕头下放上一些“压岁钱”,以此用来驱邪压魔,保护孩子平安过年健康成长。

其实,在很早以前,“压岁钱”曾叫“压祟钱”。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除夕晚上,经常出来到住户家中用手去抚摸熟睡的孩子,把孩子吓得呜呜大哭,接着就头疼发热,最后使孩子变成傻子。因此,家家户户都要在除夕夜晚点亮灯不睡,叫做“守祟”。有一对夫妻老年得子,到了除夕夜晚,他们也怕“祟”来伤害孩子,就拿出铜钱与孩子玩。孩子玩累睡着后,他们便把铜钱顺手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半夜时分,一阵风吹开房门,灯闪了几闪,正在打盹的夫妻俩刚睁开眼,只见“祟”要伸手去摸孩子头时,枕头边突然迸发出道道金光,吓得“祟”赶忙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便把用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于是,家家户户开始学,每到大年除夕的时候,就将铜钱放在孩子枕头下面,以保护孩子太平无事,祝愿孩子健康成长。

据资料介绍,汉代时的“压岁钱”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原来春日压钱就演变成除夕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了。到了明清时期,压岁钱更加盛行。清人富察敦崇在记叙清代北京岁时风俗的《燕京岁时记》就这样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清代文人也将压岁钱作为书写的对象,吴曼云就在《压岁钱》诗中说:“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到了民国以后,压岁钱逐渐衍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寓意为“长命百岁”。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更是喜欢用号码相连的新钞票赐给孩子,预示着后代能“平安连连”“发财连连”、“高升连连”。

“压岁钱”习俗源远流长,代表了一种古老而深厚的传统民间文化,其原意就是百姓对未来生活的期盼,长辈对子孙后代的祝福。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给孩子的压岁钱也水涨船高,很多人将压岁钱的多寡当做一种相互攀比的工具。压岁钱原有的含义变味了,虚荣占去了传统习俗的真正内涵,有时已成人们的一种节日负担。

“孩子相争压岁钱,红头绳结挂胸前。嘱他莫作顽皮事,明年须知大一年。”映雪老人的“除夕竹枝词”,写出了压岁钱的含义。我们应该让压岁钱回归本意,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重点教育孩子年长一岁后应该如何,展示出长辈盼望晚辈日后健康有出息的愿望,让压岁钱摆脱攀比的陋习,让孩子得到真情、纯情的滋养和哺育,过一个节俭祥和的大年春节。

  评论这张
 
阅读(186)|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