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栾世宏的博客

本人博客都是自己的原创,如需转载请著名

 
 
 

日志

 
 
 
 

腊月腊八忆焖饭  

2016-01-16 09:25:53|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农历的十二月,民间称腊月,而十二月初八,又被称之为“腊八”。 腊月腊八这天,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是一个非常期盼的日子,因为有一顿焖饭可吃。

焖饭,现在有人称之为腊八粥,其实二者是不一样的。清康熙版《延绥镇志》在“岁时”中就曰:“十二月八日,谓之道德腊。用黄黍作糜,下油盐于中,谓之孟饭。又用米豆八种为粥,亦名腊八粥。”历史上陕北,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只用黍(即糜子)去皮后的黄软米来做焖饭,只是后来条件好了,才尽可能的准备一些诸如豇豆、红小豆、红枣、核桃、杏仁、葡萄干、花生仁等配料,为的是让焖饭花样多多,来年五谷丰登。

    在我记忆中,每年的腊月初七睡觉前,母亲就要把计划用的黄软米、红小豆、红枣、花生仁等放在锅台上;将红小豆等事先浸泡起来;将掰好的柴、捣好的炭,放在灶火的旁边。

    初八凌晨鸡叫时,母亲就起床了,为了不影响家人的休息,她总是轻手轻脚的将柴点燃后放入灶火,然后将炭压了上去,将水缸里的水,舀进锅里,将准备好的豆子放进锅里,待水烧开一会,待豆子快要熟的时候,再把黄软米煮进去。然后再把火压小,用小火慢慢煮,感觉差不多的时候,就要压得留下一点明火,看到锅里只冒些小气就行,这样,锅里的饭就处在一种焖的状态,直到焖熟,所以叫焖饭。

母亲常说:好的焖饭就是不干不稀,又黏又软,绵香甘甜。做焖饭,一难在加水,二难在焖火。水少了,焖饭会太干,黏度不够,口感不好,吃起来干巴巴的;水多了,就会成为稠饭,不成为焖饭。而火大了,焖饭会在锅底上烧糊一片,味道难闻;火小了,往往会使焖饭夹生,即使熟了,也香味不浓。因此,既要下料加水适当,还要掌握好火候,说白了,这是家庭主妇的技术活。

每当腊八早晨我们睡醒的时候,母亲的焖饭就已基本好了,我们兄妹几个,一边议论着焖饭的香甜,一边手忙脚乱的穿好衣服,待我们洗洗脸,嚷着要吃的时候,母亲就用小铁勺盛上一些小麻油,放在火上加热,待油达到一定温度,再放些食盐、葱花之类的于油上炝炝,然后揭开锅盖浇在焖饭上,这样,一锅又黏又软香喷喷的焖饭便可以大饱口福了。

几十年过去了,母亲早已离开了我们,但儿时那吃起来又软又黏,味道甜美的焖饭,却永远地印在了我的脑海。我常想,焖饭不仅好吃,那粒粒黄软米、颗颗红小豆,分明都包含着母亲浓浓的爱意和亲情的期盼。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流的方便快捷,家庭做焖饭吃的人,已越来越少了。但作为一种民间习俗,我还是希望能够有人继承下来,使之成为一种代代相传的手艺,一种不是传说中的美味佳肴。

  评论这张
 
阅读(172)|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