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栾世宏的博客

本人博客都是自己的原创,如需转载请著名

 
 
 

日志

 
 
 
 

“粮食三门市”的拆除 是榆林文化的悲哀  

2014-07-30 08:08:54|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近日,“位于北大街391 号、有着“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铁栅栏大门、顶着红五角星的“粮食三门市”建筑被夷为平地”,(见《榆林日报.都市生活》7月26日第十三版)读来令人感到痛心。

众所周知,古建筑是榆林的名片。塞上榆林,正是拥有了残存的古城墙、六楼骑街的雄姿、众多的古四合院和横竖交错的蜿蜒小巷,才成为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可现在,位于北大街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建筑,却被拆除,怎么不叫人感到惊讶呢?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榆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第十七条不是明文规定:“大街道路红线两侧50米范围内为重点保护区,这些范围内沿街店装修、维修不得改变其立面形状、色彩和建筑材料,保持原状不变。居发翻修、维修保持原有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吗?

“粮食三门市”虽然只有五十多年,但它承载了多少老榆林人凭粮票排队买粮的记忆,其独特的灰砖结构建筑以及特殊时代的烙印,更是让多少榆林人难以忘怀。如今,这个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标志建筑,已悄然从人们眼中消失,这对历史悠久的榆林来说,大街上建筑断代的形成,无疑是传统文化的悲哀。

建筑是民族灵魂的侧影,也是民族艺术、民族文化的遗产。不同年代的建筑,有着不同年代的风格,承载着不同年代的记忆,现在也许有些人认为没有什么,但当今天的咱们或咱们的后代,发现这些已无处找寻的建筑,其它都无法替代的时候,又有什么能弥补曾经的拆除呢?

旧房改造是应该的,但千万不能“拆了真古董,建了假古董”,更不能在大拆大建中失去了历史,浪费了财富,富裕了今人,对不起后人。“粮食三门市”的拆除,已经给我们榆林的文化文物部门,以及所有的文化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古城榆林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如何不再出现类似的现象,应该可以提上议事日程了。

  评论这张
 
阅读(229)|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