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查看详情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栾世宏的博客

本人博客都是自己的原创,如需转载请著名

 
 
 

日志

 
 
 
 

此戴钦不是彼戴钦  

2014-01-15 08:46:45|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明代正德年榆林总兵戴钦考

榆林东山有戴兴寺,据说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是榆林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寺庙之一。由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为戴兴寺的题名和正德十三年(1518)明武宗巡边抵榆,纳戴钦之女的史实与传说,使这儿分外有名。

但近年来许多介绍戴兴寺的文章将总兵戴钦说成是广西人,就连李春元先生编著的《明朝榆林总兵》一书(2011年12月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明代榆林籍总兵列表中也没有戴钦,而在“总兵戴钦与戴兴寺”中这样介绍:“戴钦(1493—1526),字时亮,号鹿原,常在自己作的诗文后署名“玉溪子”。生于弘治六年,没于嘉靖五年,享年33岁。他是马平县人,马平县就是今天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柳江县,明清时为柳州府府治所在地。”并在后面的“戴钦与姚镆的忘年之交”“戴钦与马汝骥的以文会友”“戴钦与明武宗的关系解密”中作了多方面的介绍,最后曰“《延绥镇志》把戴钦说成是绥德人,也是错误的。”显然将当时榆林的总兵戴钦,以为是广西人戴钦了。为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探讨,明正德年间榆林总兵戴钦,究竟是哪里人?

关于明朝的戴钦,早在1990年,国家学术性刊物《文献》第2期,就刊登了广西柳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刘汉忠“《明史》两戴钦”的文章,说明了“《明史》中有两个戴钦,一为广西马平(今柳州)人,弘治六年(1493)生,卒于嘉靖五年(1526),正德九年进士,事迹附见《明史》卷一九一《何孟春传》。另一戴钦明正德十三年时任绥德总兵官,事见《明史》卷十六《武宗本纪》及卷三○七《江彬传》,传云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十一月壬子"至绥德,幸总兵官戴钦第,纳其女还。"两戴钦生活年代相近,易被混同。李裕民编《明史人名索引》体例(十)云:"同姓名人物,经过考证,分别列目,并在姓名后注明其时代、籍贯、字号、官爵、事迹等,以资区别。"但在两戴钦条下,未有注明,可知编者亦将两戴钦误为一人。”

对于广西人戴钦,2003年出版的《柳州市志》第七卷.人物传中作了详细介绍,“戴钦(1493—1526)字时亮,号鹿原,自署玉溪子,明代马平县人。世居江西宁州,明洪武初年从征戍柳。戴钦自幼聪颖过人,读书过目成诵,为文作诗,下笔千言,皆不经人道语。弘治年间,广西提学使姚镆对戴钦最为器重,常随带于左右,遇有考试之事,即命同试,称赞戴钦作文佳思如泉涌。正德五年(1510),戴钦中举,正德九年,以第三甲251名成进士之后,在京师,戴钦与明代文学流派“前七子”之一的何景明及马汝骥、李濂、吴国信、方豪、张诗、王俊民、蒋山卿等往来酬酢,诗酒留连。戴钦对这些英迈不凡,议论高古的诗文家非常钦佩,自己也闭门苦读,出示所作诗文,为名家所称赞。正德十一年夏间,戴钦离京南还,至杭州,游西湖,过往湘南,抵柳州。正德十五年,任刑部浙江司主事。林俊任刑部尚书之后,每逢大典礼、大狱讼,也多由戴钦起草文字。戴钦援笔立就,无不允当。嘉靖二年(1523)任刑部陕西司员外郎。嘉靖三年,升任刑部云南司郎中。二月,朝中议大礼事起,戴钦声言:“苟有裨于国是,吾何爱于发肤。”七月,他参与朝官的伏阙陈议,被廷杖,受重创。嘉靖五年七月,推升江西提学佥事,未任而卒于京师。灵柩返葬于柳州立鱼峰下。     

戴钦作诗多有佳句,清新而有天然之趣。他的文学主张与“前七子”大体相同,认为“学诗当宪章汉魏,取裁六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诗“刻意摹古”。《明诗纪事》评价说“时亮诗音节浏亮,粤西诗在明中叶此为翘楚。”戴钦生前诗文已有多种抄本流传。诗文作品有20余册之多,卒后,遗稿散失大半。明嘉靖年间,徐养正为刻《戴秋官集》2卷,佘勉学为刻《玉溪存稿》8卷。后由戴钦之侄戴希颢将二集合刻为《鹿原存稿》9卷。民国年间有据原本重刻的《玉溪存稿》。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抄本《鹿原集》,有影印本出版。”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马平县志》,是戴钦家乡的志书,在“选举”中有“进士 戴钦 正德九年甲戌科唐皋榜 刑部郎中 详乡贤”“举人 戴钦 正德五年庚午科 见进士”的记载。而在乡贤中,是这样写的:“戴钦,字时亮,登正德甲戌进士,为刑部主事,历郎中。时见素林公为大司寇,每有大典礼、大狱讼,必嘱创业。钦援笔立就,无不允当,林公甚重之。钦长於诗,喜交宇内贤豪,时信阳何大复、关中马西原、大梁李川甫、毫州薛君采,皆与钦游时相赓,泳后坐议大礼,廷杖卒。钦为文及诗,清新俊逸,所著有鹿原集、玉溪存稿。”

清同治四年(1865)《广西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 中记载:“戴钦,字时亮,马平人,正德进士,历刑部郎中。为尚书林俊所重,每属草稿。钦长於诗,与何景明、马汝骥辈,游后坐议大礼,廷杖没。所著有鹿原集、玉溪存稿。一统志。”

马平县,如今叫柳江县,新版《柳江县志》在人物中也记载:“戴钦,字时亮。马平县人。生于明弘治六年(1493),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历任刑部主事、郎中等。为人刚直,嘉靖三年(1524),因谏议大礼,力主简朴,被嘉靖皇帝廷杖,二年后死。他能文擅诗词,著有《鹿原集》、《玉溪存稿》传世。”

显然,这位戴钦是广西柳州有名的文人,所有记载,没有丝毫武功及担任榆林总兵的任何信息。而另一戴钦,新编《绥德县志》《榆林地区志》《榆林市(榆阳区)志》人物中都没有介绍,但《榆林市(榆阳区)志》大事记中有“(正德)十三年(1518)十二月,正德皇帝巡边经府谷、神木到榆林,不久在绥德纳总兵戴钦女为妃。次年2月离榆返京”的记载,说明“十三年(1518)十二月”时,榆林总兵就是戴钦。而现存陕西、榆林、绥德的古志书中的介绍显然就不同了。

清顺治十八年(1661)《绥德州志》卷六有:“明绥德卫掌印指挥 戴钦 俱弘治年。”武功中有:“戴钦 总兵官 挂镇西将军印”。

清康熙六年(1667)《陕西通志》卷十九 选举 附武宦中曰:“戴钦,绥德卫人,总兵。镇榆林,挂镇西将军印。”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绥德州志》中有,“官宦:明卫指挥 戴钦 弘治年。”“武功:戴钦 总兵 挂镇西将军印 有传。”“乡贤:戴钦,卫人,以指挥佥事镇守榆林,文武兼资,功能并著,所历各边,士卒悦服。”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榆林府志》卷十五 职官志 延榆绥总兵中有:“戴钦 绥德人 正德时任”。卷二十六 名宦志中有:“戴钦,绥德人,以都督佥事镇守榆林,文武兼资,功能并著,所历各边,敌远遁,士卒悦服。见镇志。按:钦以后迁居榆林”。

清康熙十二年(1674)(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榆林市地方志办公室整理本)《延绥镇志》卷三之二 武职中,镇守延绥都督府有:“正德时则有吴江(绥德人)、马昂(阳和人)、侯勋(延安人)、王勋(榆林人)、柳湧(绥德人)、戴钦(绥德人)、武振(山丹人)。”官师中也有:“戴钦,绥德人,以都督佥事镇守榆林,文武兼资,功能并著。所历各边,敌远遁,士卒悦服。”

    可见各志话语虽然不多,在任职时间上还有一定差别,但都说是绥德人,且官职也都是总兵,没有丝毫的文职记载。阅读《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六有:“正德十年六月......升陕西都指挥同知戴钦为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卷之一百五十八有:“正德十三年正月......太监张钦传旨,调镇守蓟州总兵官都督佥事戴钦于延绥”的记载,显然,明正德年榆林总兵就是绥德人戴钦了。

也许有人还会说,志书大多是一本参照一本写的,一次记错了,后面就可能跟着错了,会不会《延绥镇志》错了呢?不会。为什么呢?《延绥镇志》初修于明万历七年到九年(1579-1581);第一次增修是明万历三十四(1606);第二次增修在万历四十七年或稍后。以后清康熙十二年(1673)、乾隆二十一年(1756)和光绪七年(1881)均有重修,虽有增补,但基本保留延用了万历《延绥镇志》的格局。明正德十三年(1518)与万历七年(1579),只有61个年头,就说是万历三十四年,也不足九十年,修编的人在自己的府内查找资料或找知情人了解后,应该是不会弄错的。退一万步说,即使《延绥镇志》有可能错,那《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总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吧。

既然这样,那当今的人们为什么还会错呢?也许就如“《明史》两戴钦”文章中所言,“两戴钦生活年代相近,易被混同”,再加上广西马平戴钦比陕西绥德戴钦名气大得多,有些人又喜欢遇事高攀和人云亦云,所以就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了。因此而请人们注意,此戴钦不是彼戴钦,榆林总兵是陕西绥德人戴钦,不是广西马平人戴钦。


  评论这张
 
阅读(189)|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