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栾世宏的博客

本人博客都是自己的原创,如需转载请著名

 
 
 

日志

 
 
 
 

老家的转灯  

2007-08-10 18:16:10|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离开家乡已经三十年了,每当电视上欢度元宵节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少儿时在故乡的转灯。

我的故乡在大理河边的一个小小山村,转灯,其实也就是转九曲,这就同九曲灯阵故乡叫灯滩一样,只不过名称不同而已。故乡的灯滩有高低之分,我们村一直转的是高灯,就是用高粱杆捆扎而成,横19杆,竖19杆,方方正正的四方城里,通过高粱杆的堵挡开让,造就了看似平淡无奇,实为不可思议的九曲巡回。由于那时没有电灯,故乡灯滩的灯,是用细铁丝圈的、萝卜根挖的、猪羊油盛的、棉花捻点的、五色纸糊的,看起来虽不十分明亮,但不同家庭不同的手法、不同的造型,点燃后那忽明忽暗、五艳十色的情景,更能给人一种朦胧的遥想。

天空上的明月刚刚从东山露头,欢快的锣鼓已经从远处传来,人们便点亮窗前的花灯,燃起院中的旺火,放上一串叭响的爆竹后向灯滩走去。小路上,三五结伴;岔道口,自然成群。行进之中,锣鼓声、鞭炮声、杂吵声,声声入耳;泥土味、烧香味、芬芳味,味味相交,当唢呐声起我们刚刚加快脚步,拐过山峁,灯滩已在眼前。

这是一片灯的海洋,红的、黄的、绿的、紫的……数不清的颜色,组成了灯的世界。中央老杆直插云霄,盏盏方灯层层相叠;四角城楼层次分明,特制角灯鲜亮动人;进出的两门上,飞檐挑角,宫灯高悬,串串花灯,争相斗艳,还未到场,已经被这淳朴而华丽的灯滩所留恋。猛然间,唢呐锣鼓齐停,人言喧闹肃静,伞头唱起秧歌,高声请神祭风,几起几落,几歌几停,当唢呐再次吹响,转灯终于在伞头、鼓乐、秧歌的带领下开始了。

人们先是绕灯滩一周,然后才进入久盼的灯门。一米多宽的通道,虽然显得有些拥挤,但凌乱中又是那么井井有条。男的挽着女的,年轻的扶着老的,大的拉着小的,青春的抱着幼的,招呼声、呐喊声、嬉笑声、叮咛声,同前面有节奏的锣鼓唢呐声交织在一起,不时地冲击着耳膜。四周村庄来的人们,怀着不同的希望,虔诚地走在灯滩的黄土地上,时而快步紧跟,时而漫步闲停,时而人如潮拥,时而松似流云。本来迎面相逢,正准备打个招呼,谁知还未开口,就已经你西我东;本来看似同行,正好追上相跟,谁知刚迈大步,人已不见影踪。四处都是人,空中尽是声,人在灯中行,灯伴月儿明。新婚后不久的年轻人,转着转着总要偷个灯回去,看灯人明明就在眼前也不去阻挡,而是见拿走后才高声嚷嚷:有人偷灯了,回家要养小子了。周围的人哈哈大笑,那情景真让老年人也变年轻,青春者更加火红,忧郁者变的热情,消沉者猛然精神。在心灵感到升华,境界有所超脱,满脑子还沉醉在幻觉之时,不觉得已经从迷离朴朔的灯滩中迈出了彩门。

笑盈盈走出九曲门

男女老少添精神

风调雨顺又一春

吉祥如意路路通

伞头那粗犷的喉嗓,熟悉的调腔,唱得男男女女喜气顿生,老老少少更加年轻,人们随着锣鼓唢呐的再次响起,又一次开始了围场移动,我也尽量向前挤去,准备看那将要表演的场子秧歌。

 

 

  评论这张
 
阅读(31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