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坡大理河流域的十里盐湾,有一种传统的铁水打花,这不仅是陕北的一种古老焰火,也是十里盐湾食用小盐生产中的一种独特祈福活动。产生于何时,已经无据可考,口头传说最初是地方盐官每年为盐税开征而举行的一种庆祝活动,后来才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一种由民间铁匠、锅炉匠汇同盐业工人举行祈福的活动。流传自今,已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月二,龙抬头,漫长的冬季过去了,大地复苏,万物更新。有着几千年历史的食用小盐生产,即将进入旺季,辅助生产的铁匠、锅炉匠们,便准备开工迎战,于是,他们就用独有的特殊方式,预祝今年的食盐生产获得丰收,他们固补的铁锅技术,就像空中绽放的铁花一样,吸引着十里盐湾的父老乡亲。
弯弯的月亮,给人们打了个招呼就躲藏起来了。各家各户的人们,在窗前又一次挂起了红灯,在门前点燃旺火之后,放上串爆竹,就邀三呼四地相跟上一群,从四面八方开始涌向便于观看铁水打花的地方。
陕北的山,造就了有利的地形,山坡上的树,帮助了人的无限遐想。住在半山坡的高铁匠家的院子里,挑选出来的几位打花能手,早早就在那儿忙活起来,经常不用的大铁炉子燃起来了,每个炉子里放有两到三个胶泥做的锅,里面放置了一块块敲碎的生铁,五大三粗的青壮年拉得风箱呼呼生风。而就在炉子里的铁块慢慢化成红红铁水的时候,几位打花手也在旁边准备着打花的器具——一块长约二尺,宽有七寸的木板,上面平平展展,靠外的一面稍微宽了一点,等一会,花儿的绽放,就要从这儿开始升空。
炉火越来越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主持打花的老师傅用铁棍逐个探一探泥锅里的铁水,感觉已经好了的时候,大呼一声“肃静”。只见打花手们停止了一切活动,四周观众顿时悄然无声,老师傅恭恭敬敬点燃身旁早已准备好的高香,燃过黄纸之后,双目注视着远处宽展平川中的食盐生产土地,面对上天,双手合一,嘴里念叨过“祈请苍天,烈日炎炎,山川有别,惠及盐田”等祈福的话语,随后果断地说一声“开打”,只见身边的人群迅速退后,原来拉风箱的青壮年们顺手拿起一个小小的铁勺,一人一个的用夹具依次从火炉子里的泥锅中舀起滚烫滚烫的铁水,然后快速地倒入自己搭档长木板上的用湿锯末围成的坑里,只见第一位打花手迅速向前几步,弯腰廷腿,将木板前头的锯末坑铁水往起一抛,然后使劲地将木板举过头顶猛然强击,只听“嘭”地一声,无数簇火星便从头顶冲向半空,火红火红地一片,照亮了苍穹,照亮了黄土高坡,很快落向山坡中的树木,眨眼间在枝干上连续相碰,那不断拼出的美丽火花,好象一片繁花开满了枝桠,接着又象满天的流星一样落了下去,在地面再一次反溅开来,大地顿时成了火的世界,花的海洋,那阵势,真是壮观,真是好看!而就在人们还惊魂不定回味之际,又一声响,第二位打花手也已出手,又一次从半空里飘来了无数个火红的星星,刹那间飞向了树梢,拼出了美丽的火花,争先恐后的再次四射。一而再,再而三,飞舞的火星一次又一次地争相绽放,一次又一次地闪烁在天空,前来围观的人们远远地望着,还不时不由地倒退几步,唯恐自己的衣服被飞来的火星烧开窟窿,喝彩声、欢笑声、嬉闹声交积在一起,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但留在人们心灵里是永恒的,瞬间植入灵魂中那份美好、质朴、欢乐,却会被久久地保留和回味。
这就是陕北古老的焰火,这就是十里盐湾的铁水打花,这就是盐湾人的别样风情。当人们还像在梦中一样回味着刚才的金花飞舞时,远处的锣鼓声向约好似得敲响了,人们不愿离去,但又不得不离去,在念叨着刚才铁水打花的美轮美奂,充满诗情画意时,迈开脚步向不远的二月二九曲灯滩走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