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口的霍姓庄院分布在离三川口镇政府不远的霍家渠和川崖根两个自然村,是清朝末年以霍俊发为主修建的地主庄院,《子洲县志》载:“1944年三川口乡霍家渠一户地主拥有土地1642.5亩。”说的就是霍俊发。霍俊发家中的土地虽然与同一时代马蹄沟镇田家坪村吴姓地主的11760亩相差甚远,但由于霍俊发拥有当时烟洞沟、洞则沟煤矿的绝对股份,因此,身份倍增,名扬绥米。据说,霍俊发除了供养子孙后代读书之外,其它盈利都帮助儿子修建了地方,这不仅使其五个儿子中有三人当了秀才,一人成为举人,后代中也不乏如民国初米脂女校教师霍兰亭(见《米脂县志》应为霍廷兰,作者注)、霍廷芳,子洲县第一、第二届参议会常驻参议员霍仲奇(见《子洲县志》应为霍钟奇,作者注),全国优秀教师霍廷刚等人。还使其五个儿子,也就在霍家渠和河对岸的川崖根拥有七大院落。
霍家渠位于岔巴沟河的背川,共有霍姓的四处院落,上院有两侧,是老大霍云峰和老四霍云成的。老大霍云峰是清光绪年初乡试登第的人,也称举人,曾任过山西省沁县、陕西省旬邑县县令,因此他的门楼高大挺拔,影壁宽阔漂亮,院子内左为下人住的小房,右为喂养牲口的圈棚,五孔正窑的门窗也做工精细、朴素大方,显示了自身的特点。下院也有两侧,是老二霍云建和老三霍云台的,又尤以老三的院落讲究。走进石雕、砖雕、木雕的花卉、祥云、富捧寿等题材广泛,并在门匾上书有“芝兰室”的大门,院子内首先是倒座的三孔窑洞,方方正正的院落砖铺行道,左边碾子右边石磨排列有序。穿过秀气的半圆小门进入正院,正中的五孔窑洞精工细作,窑面中的神龛,雕工精细装饰合理,宛如一个缩小比例的建筑模型。分别刻有“天地位焉 洋洋乎有祷必应 赫赫然无祝不灵”和“厚德载物 三才地居中 五行土为本”的楹联。院子的两旁是对称的三间瓦房,“五脊六兽排三瓦,倒插飞檐张口兽”,灰色瓦当,猫头滴水,屋内则麻纸棚顶,四边绘彩,简单明了,使人称奇。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正窑右边靠山处有一个小门,门内不仅有一条小路直通窑洞脑畔,而且路旁有三孔不算小的暗窑,可以用来逃走或隐藏比较贵重的物资。
川崖根在霍家渠的河对岸。《子洲地名志》载,川崖根,清光绪二十二(1901)年建村于川侧崖根,故名。其实,这也就是霍姓最初修建川崖根的时间。据说,霍俊发帮助自己的四个儿子在霍家渠修建好四处院落之后,觉得这里风水虽好,但要大规模修建,却受到了地理条件的一定限制。于是,就让五子霍云瑞到阳川去发展,于是,霍家便开始了在川崖根的修建。最下面是一排扇形的窑洞,每面5孔,三面共计15孔,第二排是暗藏的9孔,正面5孔,两旁各有两孔,第三排是5孔祭祖的窑洞,历时十年,到清宣统三年才全部完工。
走进高(渠)西(庄)路边古色古香的大门,5孔正窑展示在人的面前。梁托、斗拱、套瓦、出檐,宽大的廊檐下,高高的门台一字平开。穿过左面的一孔窑洞,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是一院犹如其他地方下沉式窑洞院落一样的院落。正窑5孔,两旁4孔,9孔窑洞全部掩于地下,院落空间封闭而独立,正如有首诗那样写道:“院落地下藏,窑洞土中生。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要不是走了进来,谁也不会知道在这前排窑洞的后面,还隐藏有这么一个院落。而就在这下沉式窑洞院落的顶上,则是最高的一排,霍家为祭祖而修建的5孔窑洞。这5孔窑洞比其他住人的窑洞要小一些,一字排开,略有差异,中间的一孔窑洞门的两旁,石板上雕刻着当时修建窑洞时,置买各种祭祀用的东西及其费用的清单,现抄录如下:左面是“祀内置琴桌一条方桌二张八仙椅四把茶几二个牙则板凳六条食盆一个脸盆架一个六角纱灯二对桌裙二块红椅披四块供器二付红毡二块天平一架大轿一乘火炉一个大衣架一个木槽二个公碗八个五寸碟十个三寸碟二个九寸碟二个豆绿麦碗八个奶壶二把酒素二把大酒素一把白铁茶壶一把老虎沟水桐树五株柳树一株柜桌二个红花茶碗八个铜茶船十个攒盒一个茶壶一把炕桌一张小桌一张 宣统三年(1911)八月榖旦”。右面是“一宗买木料共费钱五十千 一宗石工共费钱一百二十千 一宗泥水工共费钱三十千 一宗木工共费钱一百二十千 一宗砖瓦碳共费钱四十三千 一宗路碑米麦钱八十三千 一宗烟酒肉菜共费钱三十千 一宗颜料共费钱二十四千 一宗画工共费钱三十五千 一宗零费钱三十三千 一宗铜铁器共费钱一十五千 一宗修神主诰封架钱九千 一统共费钱五百九十二千 宣统三年(1911)八月吉日”。
公元1947年7月,随陕甘宁边区政府转战陕北的延安中学百余名师生,在霍姓院落中住了一个多月,恢复了中断4个多月的教学工作,过了一段比较平稳的日子。2007年3月29日,延安中学校志办工作人员李翔瑞、傅平正、霍春阳、何斌一行4人,来到这里进行实地考查,拍摄了霍家渠办学旧址景点,为学校的校志编辑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遗憾的是,除了川崖根的院落保存的比较完好之外,霍家渠的建筑大多已破烂不堪,如果再不维修,很快就会面貌全非,化作乌有了。但就目前而言,三川口霍姓院落仍不失其建筑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审美达到和谐统一的窑洞典范,是典型的家族建筑群落。
评论